我时常在想,在如今的社会,一个人要做过些什么,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?一个人要付出些什么,才能换来人民的热爱?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、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给出了响亮的回答!
给杨善洲担任秘书11年,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,杨善洲没有官架子,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。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,每次下乡,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,碰到插秧就插秧,碰到收稻就收稻,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,谁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帮着嫁接。
群众们都说,越穷的地方越能看到杨善洲,越险的地方越能看到杨善洲,他这辈子一直“不要命地在做事”,身先士卒,永远冲在最前面。
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后,按照政策,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“农转非”的报告,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。他说:“机关里大多数干部家属的农转非没有解决,不能只解决我的嘛。”
他的二女儿初中毕业后考中专失败,女儿问他:“爸爸,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?杨善洲紧锁眉头,严肃地看着女儿:“不行,我没有这个权力。”这就是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,他对家里人显得总那么“不近情理”,可他对老百姓的事儿却从没说过一个“不”字。
看见田间地头群众们搞生产,他穿上草鞋、卷起裤脚就和群众一起干。遇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,哪个群众买种子、买牲口少钱,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。有人劝他,可他说:“我是这里的书记,老百姓有困难,我能看着不管吗?”
从1951年工作到去世前,杨善洲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;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提成和奖励,还把市里给他的20万奖金捐出了16万,仅留下4万元给老伴儿养老;一直到2006年,杨善洲才在老家新盖了一栋砖瓦房。杨善洲是贫穷的,但他的追求不贫穷,大亮山绿了,路通了、电通了,群众的日子过好了,他追求的是群众的富裕,群众的好日子。他说:“不要想人民、党对不起我们,多想一想我们的工作怎么样,有没有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地方。”
在杨善洲任职期间,乡亲们让他为家乡办点事情,退休后,他便带着对乡亲们的这份承诺走进了山光水枯的施甸县大亮山。在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,他一住就是9年,在光秃秃的大亮山上,他一干就是22年!
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,如今森林郁郁葱葱,溪流四季不断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片森林,都充满着生机,充满着希望。老书记种下的是一片绿,留下的是一山的红,他种下的是对党的热爱,对党的忠诚,他播种的是对人民群众那份全心全意服务的赤诚!
在面向党旗庄严举起右手的那一刻,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许下了终身誓言。作为一名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法官,我们的工作更显示出了它的庄严和神圣。头顶悬挂的国徽,我们用信仰铸进了忠诚;胸前金色的天平,是我们用法律架起的公正;身上庄重的法袍,披上它就是责任。当法槌重重地落下,我们也就许人民群众一份沉甸甸的誓言,当案件得到圆满解决,我们也就向人民群众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,那几页薄薄的法律文书,承载的是正义的重量,交付的是明察秋毫去伪存真。
当流泪的老人被曾经不孝的儿女扶起,我们欣慰,孝顺父母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道德规范;当起诉离婚的夫妻重又握手言和,我们欣喜,尊重、理解、宽容正成为爱情和婚姻的主题;当几近走投无路的农民工领回拖欠的工资,鸣鞭鸣炮的送来锦旗,我们看见,诚实守信正成为人人遵守的市场准则。当犯罪分子被押上被告席,庄严地宣判声在审判庭响起,我们相信,是法律为人民撑起了晴空万里!
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法官,金桂兰、宋鱼水、陈燕萍,而更多的是默默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的普通法官们。在田间地头,他们耐心地做工作,搞调解,农舍庭院里,回荡着他们化解纠纷的声声嘱托;执行路上的串串足迹,是他们践行司法为民的步步艰辛。
让我们高歌,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我们的使命!
让我们承诺,忠于法律严肃执法是我们的天职!
让我们坚定杨善洲书记的信念,做一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执法工作者!